孫理蓮宣教士1901年1月29日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,在大學時結識了同學中的運動健將孫雅各(James Dickson, 1900-1967)。大學畢業後,孫雅各進入普林斯敦神學院進修,當他寫信告訴未婚妻台灣的需要,並且詢問她願否去台灣宣教時,她的答覆旣明確又爽快︰「僅此一生,讓我們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吧!」不久之後,新婚的孫雅各夫婦成爲加拿大長老會差派的宣教士,於一九二七年來到日本統治下的台灣。
在淡水的宣教士宿舍中,孫理蓮則全心全意做好妻子與母親的角色。然而隨著日本侵略中國的腳步加快,孫雅各夫婦終於在1948年暫別台灣,隨即被派往南美洲英屬圭亞那,向叢林中的印第安土著傳福音。1945年戰後再度回到台灣,成立「芥菜種會」,於1952年創立全台第一間立案的社福機構「基督教芥菜種會」,以「妻子宣教士」的角色服務弱勢,深耕社會救助工作。
她從山地巡迴醫療開始照顧原住民,設立山地診所、肺病療養院和馬利亞產院;關心漢生病患與烏腳病患,提供醫療及職業培力;開辦原住民技職教育,使他們擁有一技之長;她還開設育幼院和少年之家,給予兒少完善的安置照顧。她在台灣長達半世紀的奉獻,幫助了近百萬人,因此也被稱為台灣「痲瘋病人之母」、「盲胞之母」、「孤兒之母」、「山地之母」。
這個推動社會福利事工的機構,經費主要來自美、加信徒的捐獻。她與那些贊助者保持密切的通信聯絡,告訴他們台灣的每一項需要,也向他們清楚交代每一筆捐款的去向。偶而爲了較大額的需要,她也會不辭辛勞,親自前往美、加奔走勸募,不達目的總不罷休,因此她也贏得「理蓮颱風」的綽號。有人勸她適可而止,因爲無論她能做多少,對當時整個窮困的台灣社會而言,也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。「是的」她回答說︰「我只是否出我所能的一桶水來。」
兒子在美國罹患小兒麻痺症沒有使她撤退,丈夫在1967年離世也不能使她停頓,孫理蓮一直留在台灣領導「芥菜種會」,直到1983年在台去世爲止。她多次獲得政府頒發的獎狀、獎章,而她也成爲「公益宣教士」的代表性人物。